稀釋是股權轉讓的一種表現。股權轉讓可以簡單理解為股東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股東所有,除非轉讓的股東將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本投資于另一家公司,這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有點類似于融資效應。
股權稀釋的概念
說白了,股權稀釋就是公司普通股增加導致每股收益減少的現象。股權稀釋主要存在于股權結構重復的公司。
企業融資稀釋股權
大多數企業在融資時都會稀釋股權,因為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融資是以最低的成本籌集到期限和金額合適的資金的有效方式。
一個成功的公司上市可能需要經歷四到五輪甚至更多輪的融資。通常第一輪融資會出售適當的股份,稀釋公司原有股權。企業第一輪融資稱為天使融資,即A輪融資,之后是B輪(2輪)融資和C輪(3輪)融資。
股權稀釋與反稀釋
反股權稀釋是指企業融資中為避免公司較低估值對上一輪投資者造成的股份貶值和股份過度稀釋而采取的保護措施。
國際慣例中常見的反淡化機制有。
完全棘輪法和加權平均法。完全棘輪法(Complete ratchet method)在中國市場較為常見,是對投資者的股份進行補償,使其投資價格降至新投資的價格水平。加權平均法的計算更復雜,對公司創始股東更有利。雖然補償份額沒有前者多,但在國際市場上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