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間,浙江衛視官網發布信息稱,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與美國公司簽署節目模式海外輸出協議。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月前,《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也銷售給福克斯。近年來國內綜藝市場隨著觀眾需求增加而愈發火熱,但與之伴隨的卻是始終不斷的抄襲、侵權、缺乏原創性等質疑。此次兩檔綜藝節目走出海外雖一定程度證明了市場的逐步提升,但若要徹底改變現狀仍要走一段不小的距離。
優質原創IP接連出海
提及近段時間較受關注的綜藝節目,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制作的演技競演類綜藝《我就是演員》是其中之一,不僅節目內容頻頻登上熱門話題引發觀眾的討論,11月11日的一則消息更令《我就是演員》受到的關注度再次提升。
浙江衛視官網信息顯示,浙江衛視就《我就是演員》原創節目與美國IOI公司簽署模式銷售協議,授權其及合作伙伴HMP公司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諸多英語地區制作《我就是演員》國際版《I AM THE ACTOR》(暫定名)。有消息稱,此次《我就是演員》與美國IOI達成授權協議,是國內原創綜藝模式首次落地北美市場。IOI及HMP預計在2019年攜手全球優秀制作公司在海外共同開發并制作《I AM THE ACTOR》。
無獨有偶,10月16日,優酷在戛納秋季電視節上與福克斯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后者買下優酷原創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計劃未來將在中國內地以外國家和地區進行模式的本土化開發。而在此之前,《這!就是灌籃》的海外播出版權也已售出。
影評人劉賀表示,這兩檔節目雖然內容不同,但也存在共通點,首先是題材選擇上與此前制作播出的綜藝節目存在明顯不同,甚至是更偏向小眾市場,此外則是相關節目均已在國內市場上形成一定話題度。
市場仍存大量“舶來品”
“國產綜藝實現模式出海”就像是一場翻身仗,畢竟在這之前,國內綜藝市場沒少遭受原創能力不足、涉嫌抄襲的質疑。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綜藝市場規模一直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30.5億元,這一數字與四年前即2014年相比,是當時的2.5倍。
然而,保持20%以上增速的綜藝市場,痛點也逐步暴露,“抄襲”就成了擺在面前的第一道坎兒。以今年播出的熱門綜藝《偶像練習生》為例,該節目上線后因涉嫌抄襲韓國綜藝《Produce 101》而持續遭受質疑,且韓國Mnet公司也發布聲明稱,《偶像練習生》與公司旗下的《Produce 101》在節目理念及結構、賽制、視覺設計等節目模式的各個要素上高度相似。
這種模式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國內綜藝之間。今年5月,《最強大腦》節目組通過官方微博稱,“某電視欄目從節目設置到項目制定,從道具擺放到鏡頭剪輯全部抄襲、照搬我們的節目內容,對節目組的勞動成果造成了嚴重侵害。”而《最強大腦》制片人桑小潔則直接點名抄襲者為河北衛視的《我中國少年》。
不斷出現的抄襲質疑無疑影響著整個市場的發展,有從業者表示,抄襲案例時有出現與國內制作經驗不足有關,且國內現階段綜藝節目數量越來越多,導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為了能夠降低風險并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饋,部分節目制作方選擇抄襲、模仿市場上較為成功的節目,但這并不能讓市場實現良性發展,而是更應該去創新節目內容。在CAA中國CEO顧抒航看來,在綜藝模式和內容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后,綜藝的創新也應進入自主研發和海外輸出階段。
亟待提升原創力
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提升綜藝節目制作原創力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關鍵。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綜藝市場的發展路徑已從前期國內綜藝內容稀缺、經驗不足,以直接引進海外綜藝節目為主的海外引進階段,進入引進和學習海外現今的模式,同時結合國內本土化內容進行改造,目前正在自主創新階段,向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綜藝內容發展,下一步就是通過優質的本土內容,實現持續性向海外市場輸出。
現階段國內多家節目制作公司已在原創節目領域上進一步布局,如燦星、米未等,但從部分原創節目的市場表現來看,也存在熱度較往年有所下滑的情況。上個月剛開播的《蒙面唱將》第三季,首期以CSM52城0.617%收視率、3.14%市場份額的成績排名第二,但較去年《蒙面唱將》第二季首期以CSM52城收視率1.522%、市場份額5.7%的成績排名第一相比,仍暗淡不少。
往往能成為熱點的音樂類綜藝今年也顯露出疲態。《潮音戰紀》、《幻樂之城》等節目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實現高熱的播放效果。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目前觀眾文化娛樂方式更加多元,使得興趣分散,盡管節目形式有所變化,但根本上都是圍繞明星綜藝秀,大同小異,時間一長,觀眾必然會產生審美疲勞”。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市場的發展,國內綜藝市場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原創能力,并及時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根據觀眾需求對節目進行調整,輸出具有一定品質的節目,除此以外市場定位和目標,制作團隊的實力、自制力、執行力也至關重要,從而讓市場實現突破式發展,拓展更大的前進空間。
來源:北京商報